热线电话:021-64200566 , 15618746768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千实动态> 我国棉花种植锐减: 棉花快没人种了

我国棉花种植锐减: 棉花快没人种了

来源: /  作者:   时间: 2015-08-20 16:06

  近几年,我国棉花种植面积锐减。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经济岗位科学家、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杜珉近听得多、说得多就是:“棉花快没人种了。”

  据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全国棉花生产监测新数据,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22.8%;中国棉花协会调查显示,2015年棉花实际种植面积可能不足5000万亩,为建国以来低年份。以棉花大省河北为例,2010年该省棉花种植面积约为1000万亩,如今这一数字只有500万亩上下,几乎“腰斩”。

  棉花生产的内忧外患

  “到底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到多少亩,才能引起重视?”

 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科学家、河北农业大学马峙英在辗转河北衡水、山东滨州等地对棉花生产形势进行调研后,对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的严峻态势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

  “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常年未低于7000万亩。过去棉花生产遇到棉铃虫、黄萎病严重危害等问题,也从没像这两年下降得这么厉害。”跟棉花打了30多年交道,马峙英对棉花面积变化洞若观火。

  是什么原因导致棉农不再愿意种棉花?杜珉在农业部一次会议上和参会专家达成共识:根本的原因在于产品价格“天花板”和生产成本“地板”的碰撞,说白了,农民种棉花“挣不着钱”。

  “现在棉花市场价格大约1.3万元/吨,而在新疆,生产一斤棉花的成本就要6.8元。”杜珉指出,内地棉区植棉成本同样居高不下。有些地方的“地板”比“天花板”还高,棉农便没了收益空间。

  但国内棉花在国际市场仍然没有优势。2011~2013年,国内棉花临时收储期间,印度、美国的棉花价格每吨比国内低几千元。2014年国家实施目标价格和相关补贴政策以来,国内国际棉价逐渐接轨,但在质量上国产棉与进口棉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。

  自然的,纺纱厂等棉花需求大户更多选择质优价廉的进口棉,国产棉则以政府托市价格基本流向了国家储备仓库。针对这一现状,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感叹:我国农产品大的问题是“三量齐增”的怪象——产量、库存量在增加,进口量也在增加。

  棉花要种,怎么种

  虽然进口棉价格又好,质量又高,但是不能只依靠进口。马峙英告诉记者,“我们至少要保证60%的用棉靠自己,否则我们对棉花的话语权、定价权就没了。让其他国家决定我们的用棉,将来的风险会更大。”

  他指出,棉花作为经济作物,产业链较长,种植、加工、商贸整条产业链上系着“一亿农民、两千万工人和大量第三产业从业人员”,因此棉产业不是仅仅棉花种植那么简单:“我们不能一边买国外的棉花,一边让大量劳动人口无事可做,尤其是在那些土地和生态条件只适宜种棉的地区。”

  在老棉花人眼里,棉花不是简单的经济作物,他们对“棉花兴百业兴,棉花损百业损”有深刻体会。“无粮不稳,无棉不安。”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冀南试验站站长、河北邯郸农科院原院长宋玉田研究员这样说。

  然而让粮田变回棉田,谈何容易——老农们也承担不起白忙活一年的代价。

  在位于华北地下水超采核心区域的黑龙港流域,自2014年开始,国家拿出每吨皮棉2000元,补贴每年只种一季棉花的农户,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户植棉的积极性,然而这在杜珉看来,靠补贴植棉的日子无以为继。

  而且,棉花生产成本高,与其机械化程度低不无关系。由于棉花是一种生产技术性较强的作物,生产管理和采摘等环节费工费时,如果没有较高收益驱使,农民的积极性不高。

  此外,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岗位科学家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马平研究员指出,棉花是个“药罐子”,一生病虫害多发,需要频繁使用农药。而落后的生产方式直接损害着棉农的身体健康,也造成农民植棉意愿下降。

  “适度规模化种植是我们必须逾越的一道坎。”中国棉花学会副秘书长翟学军提出,实现了规模化种植,采棉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才有用武之地,并且棉花品种、品质问题也容易解决。

  马峙英就此提出,棉花产业的科研工作也要迎头跟上,国家应予继续加大经费支持,加快研发高效简化的植棉技术体系,如适宜的抗病虫高产优质早熟棉品种、棉田全机械化管理农机具以及农机农艺融合的配套管理技术等,帮助棉农把植棉成本降下来,把棉花品质提上去,让农民“快乐植棉”。

  来源:上海千实

网站地图

电话:021-64200566 | 传真:15618746768 | 邮箱:021-67801892-810 | 地址: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4299号D幢1833号

友情链接: 食品检测百检网

Copyright © 2015 上海千实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工信部备案:沪ICP备19013553号-16